无锡亚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文章视点 >>精益生产/TPM
对企业过冬的思考

                                          对企业过冬的思考

                                                                      新闻来源:《企业管理》杂志

                                                                      文/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副会长  潘承烈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已席卷全球,其冲击波遍及世界,我国经济已经并将进一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当前,“过冬”已成为企业界最为关切的话题。在此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如何渡过难关与抵御寒冬,继续生存、发展。本文从自强不息、练好内功、商机无限等方面作些分析,以此作为对为企业“过冬”的初步思考。 
 
一、自强不息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不会永远是明媚春光。这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市场竞争,危机四伏,不会永远一帆风顺。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对企业来说,要去改变经营的大环境,扭转金融“海啸”,是无能为力的。问题在于身处险象环生的大环境中,企业自身能做些什么,是否还能有所作为?从过去30年的经历来看,经济环境并非一直风平浪静,常有高低起伏,企业正是在市场风浪中进行筛选,适者生存,得到锻炼,得到提高,而成为强者生存下来。素质低下,实力欠缺,则被淘汰出局。
      当前,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寒冬”在深度和广度上较以往更为严酷。然而经验一再证明,同样的企业在同样的困难情况下,有的企业淘汰,有的企业存活并获得发展。由此可见,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兴衰成败不完全取决于外部经营环境,关键还在企业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若是只看到外部的不利条件,那么往往就把注意力放到等待形势的好转或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上,自己除了怨天尤人似乎一无所能,这实际上是在“坐以待毙”。毕竟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企业要想历尽艰险渡过“寒冬”,更要强调自强。“自强”不但要依靠自身的加倍努力,更意味着要丢掉依赖思想,把视角转向内部,从期待外因转向依靠内因去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 


二、练好内功
    寒冬是对企业素质的一次重大考验。企业素质即是企业所具有的“内功”。内功是靠长年累月积累起来的,而非一朝一夕之功。若是临时抱佛脚,是完全不会见效的。企业内功涉及企业全面素质,其中主要包括:
    1.加强基础管理 
    现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变化很快,只有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生存。这就要求企业有扎实的基础管理,才能以变应变。基础不牢,到时候想变也变不了。因此,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一定分工,明确各自职责,有必要的章法,理顺内外各方面的关系,理顺生产经营活动的流程,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框架和管理体制,这些就属于练好内功的范畴。管理是什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随着物流都在产生信息流。管理实质上就是对生产流程所不断产生的数据加以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然后交给各有关部门加以利用,进行决策。管理就是在信息流的基础上展开的活动。作为基础管理,首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生产经营第一线所产生的原始数据,这是基础管理的基础。若是原始数据不准确、不全面,就无法反映基层的确切情况,依此所作的决策就无法起正确的指导作用。例如,库存的实物与账面账实不符之类,就反映出企业基础管理的薄弱与混乱。故此,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非常必要,尤其是加强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更为重要。
     2.把握市场动态
     在国内外市场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激烈,变化就越快。企业已不可能像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只要把自身的事办好就成,而必须更多关注市场变化对自身的影响。因此,企业各部门,尤其是基层要更好、更直接地接触与其业务有关的市场动态,收集信息,了解其发展趋势。同时,对有关信息的反应要快、要及时,否则市场商机就会失之交臂。在信息时代,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速度,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那种“情况层层上报、决定层层下达”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不合时宜。过去的一些经营理念与经营方法需要改变,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把垂直型管理转变为并行管理模式,使基层所接触到的第一手市场信息能迅速传递到相关决策层。此外,企业为了“过冬”,必要时也不得不考虑精简机构和人员。要让两个人做的事由一个人做,而不是把一个人的事由两个人去做。
    3.永续经营扎根于文化
     企业在市场风浪中拼搏,要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光靠少数领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奋斗,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团结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这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使员工培育共同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共同语言。企业如能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则“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  
       一家企业的风气,往往是创业者个人行为举止的投影与写照。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才能带出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很多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二三十年的奋斗,能够幸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现在都到了该换班的时候。一般创业者都希望把自己毕生取得的成果留给后代。可是,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涉及到一个传宗接代问题。到底如何才能使事业永续传承?事实证明,企业家的后代不一定也是一个好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的天赋是不能遗传的。然而,我国也不乏百年老厂、百年老店,例如有30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在新的时代仍继续着它的辉煌。它所代代相传的不是血缘关系的亲属,而是创业者流传下来的厂风。厂风一旦建立并不断完善,即使领导成员更换,厂风依然能推动企业继续发展。因此真正能“传宗接代”的不限于亲属,而更是厂风,是企业文化。好的风气,好的企业文化是需要精心培育的,要培育出优秀的风气,优秀的企业文化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一旦建立,则不会在一夜之间就被推倒。因为企业文化是深深扎根于企业的长期实践之中,是由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而不是外来之物,更不是随便借用别人的做法和口号。
      4.让创新形成风气 
      现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科学技术又不断进步,企业在这种背景下生存、发展,不断创新是唯一存活之道,不能认为以往的成功经验可以一成不变地一直沿用下去。只有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使自己具有在产品上、服务上与众不同的特色,才能有竞争力。创新思路从何而来?创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只靠个别天才的“灵感”,创新蕴藏在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之中,因此要鼓励大家开动脑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断对现有工作、现有环节进行小改小革做起,集小胜为大胜,最后逐步形成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因此,创新成果来之不易,要备加爱护和珍惜。此外,创新既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不可能一次成功,因此也要允许失败。若是对为改进工作而试验失败者冷遇,则会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就谈不上提倡创新了。为此,鼓励创新与宽容失败应两者并重,形成一种风气,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涵,这也应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的一个亮点。 
 
三、商机无限
    目前市场前景对企业究竟如何?很多企业认为市场疲软,外商已抢占了我国市场高地,物价上涨,消费下滑,销售难度实在不小。但企业难道就只能“听天由命”,束手无策了吗?事实并不像表面所看到的那么悲观。经过30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的增加使潜在的购买力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人民储蓄存款余额这些年以几何级数上升,现在已达到20万亿元人民币的天文数字就是明证。
    1.要用“慧眼”看市场 
    改革开放已30年了,如今的企业若找不到市场出路,多少与人们的思路没有根本变化有关。当你把思维方式由被动等待市场机遇转向主动向市场出击,就会发现你面对的商机无限。  
     现在的消费者,现在的客户,是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过来的,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他们当前的需求。例如,以占我国土地面积与人口比重多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来说,已经并且正成为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实施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使农民收入比2008年翻番的决定,这预示农村潜在市场更将前景广阔。
      以饮料行业为例,改革开放之初,国际上的大牌饮料业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即进入并占领了我国市场。那么我国还有没有国产可乐的立足之地?杭州娃哈哈集团分析国情民情,看到那两大可乐占领的是我国城市饮料市场,其触角尚未伸向农村,而农民经过这些年改革,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满足温饱之后对饮料也有了需求。于是娃哈哈推出了针对农村市场的非常可乐。这是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寻求商机方面给人启发。现在我国饮料市场便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外,另一重要国情是老龄化趋势日益扩大,很多城市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该地总人口的10%。面对“银发族”又是一个巨大商机。怎样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这篇文章必将越做越大,期待着广大企业去深入开发。
     2.要超前于消费者开发潜在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趋个性化、时尚化。他们根据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等进行采购,这是寻找商机的企业面对的大课题。企业开发什么新产品去开拓新市场?这不是靠冥思苦想,或请能人指点就有现成答案的。关键是到消费群体中去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把消费者的潜在希望、欲望感同身受地去思考,并把所需产品开发出来。从而使潜在顾客成为现实顾客,潜在市场也就成为开拓的现实市场了。总之,只要真正深刻地研究我国国情民情,研究广大消费群体的多样化潜在需求,就会发现即使在“冬天”,企业面前的商机依然无限。 
     3.在政策导向中寻找商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政策导向是寻找商机的另一重要特点。回顾以往30年中国企业的兴衰成败,成功企业正是及时地抓住了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所提供的机遇去发展有着直接关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四面环海,要发展就需要飞出去。省政府拿出1000万元要求组建航空公司,但这点资金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问题。1991年国家在部分国企进行股份制试点,使海航走上资本扩张道路。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1994年5月国家同意外资有条件地投资民航运输。1995年9月海航与美国航空公司签约,在华尔街发行1亿外资股,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企战略性改组,海航先后重组了长安、新华、山西航空,控股海口美兰机场,托管三亚凤凰机场。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海航乘机重组长安航空。把原来的省内支线扩展到全国,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贡献。海航现已成为国内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之外的第四大航空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占20%以上。其发展的每一步都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提供的新机遇,它们能先人一步看到新机遇,并快人一步抓住新机遇,从而得到不断发展,这生动地体现了政策导向正是企业寻找和捕获商机的重要源泉。
 
        对今天企业的“过冬”问题,也将有着新的启示。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对外贸易,尤其使出口受到严重震荡。这使人想起10年前源于1997年7月泰国货币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时也使我国出口受挫,出口企业产值下滑。但是浙江横店集团却及时对外调整了出口市场结构,对内调整了出口产品结构,结果该企业产值不降反升。这说明应对挑战,宜立足一个“变”字。横店的经验对今天企业的“过冬”仍不无参考价值。

       

                                   本文摘自中国管理咨询委员会网站专题研究栏目
 

文章来源:http://www.cymzx.cn/te_solution_b/2009-08-26/83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