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善背景 
	1、背景: 
	
		客户反映我们的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发生批量不良;
		
		
		
			产品批次间质量不稳定。 
	2、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 
	1、质量意识方面 
	
		
		管理层的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差,如对质量异常未进行深入分析,行动上没有落实。 
	2、执行力方面 
	3、制度方面 
	
		质量奖惩制度不完善,不能树立员工责任心,未起约束和激励作用;
		
		
		 
	
 
	深化质量意识 
	目的:通过高层领导及质量管理委员会,以身作则、现身说法,通过标语宣传、知识和意识培训及竞赛,让员工知道质量第一,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1、召开全员质量宣传大会 
	2、制作质量宣传标语和看板 
	3、开展质量意识和知识培训 
	
 
	
		将重要的质量意识和知识形成小册子或张贴,组织全员学习;
		开展学习征文活动,对优秀征文进行表彰,发放小礼品和展示;
		
			每季度出一份质量海报。 
	4、开展质量知识竞赛 
	
		
		
		每个车间、质量部、技术各组织考试优秀者3人,组队进行知识竞赛;
		
			对知识竞赛优秀队伍进行奖励和表彰。 
	5、各部门质量宣传 
	部门利用各种会议,向员工宣传质量的重要性,并将此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 
	6、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 
	
		开展质量操作的比学赶帮超活动,每天公示质量达成情况,提升员工质量技能水平;
		
		
		
		
			针对落后员工,组织标兵进行帮带,提升其能力。 
	  
	
 
	严格工艺标准的执行 
	目的:通过抓员工对各相关标准的执行,做到人人自觉按照标准执行。 
	  
	1、收集质量、工艺不达标的工序、设备和人员,找到改善侧重点。 
	  
	2、建立检查和监督机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生产各部门经理对重点工序和人员专项负责,对工艺执行、质量表现全权负责;
		
			完善质量检查、巡查记录的完整性,提高可追溯性批次、班次、工序、设备、人员等信息;
		
			针对关键工序不定期实行小批量全检,监督质量抽查执行工作的真实性;
		
			完善质量巡检点检表,提高巡检工作的完整性;
		
			针对外协产品质量,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如: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不定期驻厂抽检、定期召开外协质量检讨会、建立外协质量奖惩制度等;
		
			针对质量制度,组织培训和考核,并对执行情况开展抽查,对抽查存在的问题进行问责。
		针对产品标识、流转卡等不完善,及实际使用的不规范,进行改进,避免产品状态不清。 
	3、针对夜班质量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 
	
		夜班关键工序的产品,待白班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流转;
		调整白夜班上班时间,解决白夜班交接时间衔接不上问题;
		建立夜班管理人员的不定期巡查机制,如:每周安排一人进行夜间巡查,做好巡查记录,第二天通报。 
	4、建立生产部早会管理模式。 
	
		早会7:20由生产部经理组织,各车间主管、班组长参加;
		
		
		
			产能异常通报、检讨。 
	
 
	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目的: 
	成立团队,运用品质改善手法,改善不良,降低成本。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习惯,提升管理人员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质量问题改进 
	
		
		针对微生物超标、外观不良等6个问题,成立QC/QCC改善小组进行立项改进,改进进度每周三质量周会进行汇报检讨;
		针对立项改进项目建立奖惩制度,按计划完成改进并达标的团队,给予奖励。 
	2、车间产前准备工作改进: 
	
		
		
		班长周二按内容逐项进行点检一次;发现磨损严重的,必须停产更换;
		操作员多次发现工装夹具磨损严重,未及时更换的,由车间做出处理。 
	3、质检员责任心提升改进措施: 
	
		
		对质量文件、工作要求、职责与责任,组织培训并进行考核:
		测评各项要求的认知情况,未达要求继续指导直至合格;
		每周两次对巡检员的工作作监督、检查并记录;有异常的记录由当事人签字;
		
		
			建立质检员工作质量看板,进行公示。 
	  
	
 
	建立完善的质量奖惩制度 
	1、每月对员工的质量表现进行评比奖惩。 
	2、每月对生产各部门经理负责工序的质量表现进行奖惩。 
	3、质量部巡检员工作责任心进行监督考核。 
	
		以各部门抽检合格率,作为巡检员月抽检合格率的考核依据奖惩;
		
		
		同一员工累计两次违反质量规定及产品质量差,监督、检查人员未有不良记录;
		
		
			质量文件内容认知测评屡次不合格者。 
			  
	完成上述工作,所需的资源配置: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